当工控机的COM1接口损坏时,可以通过硬件跳线设置、BIOS/UEFI配置、操作系统设备管理器调整以及应用程序配置修改等步骤,使用COM2接口替代COM1。以下是具体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:
一、硬件层面:检查COM2接口物理连接
确认COM2接口可用性
观察工控机背面,确认COM2(通常为DB9串口)物理接口无损坏。
若COM2被占用(如连接其他设备),需先断开原有连接。
检查跳线设置(部分工控机需配置)
打开机箱,找到主板上的串口跳线区域(通常标注为
COM1/COM2 SELECT
或SERIAL PORT JUMPER
)。参考主板手册,将跳线从
COM1
模式切换至COM2
模式(例如,将跳线帽从JP1
移至JP2
)。示例:某研华工控机需通过跳线
P10
选择COM1/COM2,默认COM1启用,移除跳线帽后COM2激活。
二、BIOS/UEFI配置:启用COM2并禁用冲突设备
进入BIOS/UEFI设置
重启工控机,按
Del
、F2
或F10
键(具体键位因主板而异)进入BIOS。配置串口参数
导航至
Integrated Peripherals
或Advanced
菜单,找到Super I/O Configuration
或Serial Port
选项。将
onboard Serial Port 1
设置为Disabled
(禁用损坏的COM1)。将
onboard Serial Port 2
设置为Enabled
,并确认其模式为RS-232
(非IR
或RS-485
)。示例:在AMI BIOS中,路径为
Advanced > Super I/O Configuration > Serial Port 2 > IRQ = 4, I/O Address = 2E8
。检查资源冲突
COM2: IRQ=3, I/O=2F8(部分主板可能为IRQ=4, I/O=2E8)。
确保COM2的IRQ(中断请求)和I/O地址未与其他设备冲突。默认值通常为:
若冲突,手动调整为空闲值(如IRQ=5, I/O=3E8)。
三、操作系统层面:重新分配COM端口号
Windows系统操作
步骤1:右键点击
此电脑
>管理
>设备管理器
。步骤2:展开
端口(COM和LPT)
,找到Communications Port (COM2)
。步骤3:右键COM2 >
属性
>端口设置
>高级
。步骤4:在
COM端口号
下拉菜单中,将COM2的端口号改为COM1
(或保留COM2,但需修改应用程序配置)。步骤5:点击
确定
并重启系统。注意:若系统已占用COM1(即使物理接口损坏),需先通过
设备管理器
卸载COM1驱动(右键COM1 >卸载设备
)。Linux系统操作
使用
dmesg | grep ttyS
命令查看COM2设备名(通常为/dev/ttyS1
)。修改应用程序配置文件,将串口路径从
/dev/ttyS0
(COM1)改为/dev/ttyS1
(COM2)。若需永久映射,可创建符号链接:
bashsudo ln -s /dev/ttyS1 /dev/ttyS0_backup
四、应用程序配置:更新串口参数
修改应用程序设置
打开与COM1通信的应用程序(如PLC编程软件、Modbus调试工具)。
在串口配置界面中,将端口号从
COM1
改为COM2
(或改后的端口号)。确认波特率、数据位、停止位、校验位等参数与设备端一致。
示例:在
TwidoSuite
软件中,路径为Communication > Serial Port > Port = COM2
。测试通信
串口线是否为交叉线(DTE-DCE连接需交叉,DTE-DTE需直通)。
设备端是否支持自动流控(若启用,需在软件中匹配)。
使用串口调试工具(如
Putty
、ModScan
)发送测试数据,确认COM2能正常收发。若通信失败,检查:
五、故障排查与注意事项
常见问题
端口冲突:若COM2仍无法使用,检查是否有其他设备(如USB转串口适配器)占用了相同资源。
驱动问题:在设备管理器中查看COM2是否有黄色感叹号,若有则更新驱动(主板厂商官网下载)。
硬件故障:若COM2仍无响应,可能是主板串口芯片损坏,需联系厂商维修。
预防措施
定期备份工控机配置(包括BIOS设置和注册表中的串口参数)。
使用工业级串口保护器(如ESD抑制器)延长接口寿命。
在关键应用中,考虑使用PCI/PCIe串口卡扩展冗余接口。